杏福首页

杏福网站xml地图
思政部
组织建设
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
首页>>党建工作>>理论学习>>正文
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𓀈:2022-05-23

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

——写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八十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

2022年05月23日07: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这是百年党史长卷极具标志性的重要节点👨‍👦,是中国文艺划时代的耀眼坐标👩🏿‍🎓:

8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中国革命文艺指明正确方向,中国新文艺发展道路有了前行明灯。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新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

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广大文艺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向🕳、与时代同步同行、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奋力书写民族复兴壮阔史诗🐉。

从延安出发

中国国家博物馆精心打造了一座长12米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参会者大合影墙🙋🏽。巨幅黑白影像中,一个个朴素而振奋的面庞🏖,定格了时光🦸🏽👨🏼‍⚕️。

1942年的中国,正值民族生死存亡关键时刻🦼。这一年5月举行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艺的发展轨迹。

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了由文艺工作者和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文艺座谈会,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鲜明地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他向广大文艺战士发出号召🧑🏼‍🤝‍🧑🏼: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

参会者、作家刘白羽后来形容🏋🏻‍♂️:“我甚至感到整个世界的重量此时都凝聚在中国的西北高原和这一片黄土地之上,凝聚在这会场里每个人的心上🖕🫗。从此以后🥮,中国的文学、艺术,中国的文艺工作者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

到人民中间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解放区文艺工作者纷纷奔赴抗战前线,深入农村👩‍👦、部队、工厂,创作了一大批代表“延安文艺”的作品🪆: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荷花淀》,民族歌剧《白毛女》,民歌《东方红》《翻身道情》……直到今天,这些红色经典仍给人启迪🙅⚫️。

文艺为人民🧙🏿,是一条从延安出发贯穿新中国文艺史的精神脉络🦛。

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江泽民同志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之树才能常青🧏🏿‍♂️。”

历史翻开新的一页🥄。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和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锚定价值航向♓️,擘画中国文艺发展宏伟蓝图🧑🏿‍🚒。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

相隔72年时空,两次文艺座谈会遥相呼应🏊🏿‍♂️。

一样的群英荟萃,一样的畅所欲言,一样的心系人民,一样的家国情怀🔩。两次座谈会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成为中国文艺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

沿着不可逆转的伟大复兴之路踔厉前行,开启伟大复兴的文艺新征程🔺,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为人民放歌、为时代铸魂,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始终如一的人民情怀

高亢的陕北民歌、欢快的安塞腰鼓与悠长浑厚的呼麦,交织回荡在陕西延安。2022年5月20日,内蒙古乌兰牧骑来到新中国文艺的出发地,为当地百姓演出🚶‍♀️‍➡️,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以人民为中心,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60多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曾不止一次为他们点赞👊🏼,并勉励他们“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人民书写是作家的职责。”鲁迅文学奖得主、作家铁流以柳青写作《创业史》为榜样,深入农村进行长达14年的“抢救性”采访🥮,写出长篇纪实文学《靠山》再现动人的支前故事,获评2021年度“中国好书”🚸。他由衷感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就像打一口井🤟🏿,井打得有多深,水就有多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聚焦现实,潜心创作深耕不辍,我国文艺事业格局一新、境界一新🚴🏼、气象一新。文艺园地百花齐放、硕果累累——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电视剧《山海情》《觉醒年代》、长篇小说《人世间》《主角》、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话剧《谷文昌》🫃🏿、豫剧《焦裕禄》……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激发广泛情感共鸣🚵🏻。

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文艺工作者火热开展“到人民中去”“送欢乐下基层”等志愿服务活动🦸‍♂️,深入400多个地市🧛‍♀️🛺、区、县,累计培训基层文艺骨干20余万人⚓️,让文艺之光照亮基层每一个角落。

北京、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湖北、新疆等七省区市推进“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试点,组织开展各类文艺志愿服务活动8000余场🤵🏻,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丰富基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将组织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主题展🧖🏼,同时举办优秀剧目网络展播🦸🏼‍♀️,歌剧《白毛女》、京剧《三打祝家庄》、秦腔《王贵与李香香》等经典剧目再度呈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举办“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推动新时代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繁荣发展理论研讨会”🔘;中国文联组织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理论研讨会,还将组织知名美术、摄影艺术家赴陕西延安、照金开展采风创作活动🧔🏼;中国作协举办“向人民大地”特展等系列纪念活动🧗🏼‍♀️🧕,展现经典作品🔧🌧,彰显时代新貌……

岁月如歌,江山如画;精神如炬,信念如磐。复兴路上👩‍👩‍👧‍👦,“文艺为人民”的旗帜愈发鲜艳!

吹响时代前进号角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浓墨重彩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振奋精神🧂、激发斗志👨🏻‍✈️;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再现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引发巨大共鸣🧑🏿‍🎓;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四十年》生动刻画改革开放带来气势恢宏的山河巨变🦹🏽‍♀️,展现全民族昂首阔步新征程的豪迈情怀;

…………

在艺术的回望与传承中🎩,家国情怀的印记清晰可见🧘🏻。

一方舞台,演绎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京剧《红灯记》、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等一大批反映党的百年历程的舞台艺术经典再度亮相新时代舞台,铺展开斑斓的历史画卷🦀。

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从讲述精准扶贫故事的歌舞剧《大地颂歌》,到全景描写中国脱贫攻坚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乡村国是》🚥;从表现伟大抗疫精神的话剧《人民至上》,到抗击疫情主题歌曲《坚信爱会赢》……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新时代文艺书写时代之美,彰显信仰之力🧑🏼‍🚀,弘扬人间正道。

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等国家级奖项的引导下,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脱颖而出。

“面对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和重大历史事件🫶,文艺工作者从来没有置身事外,从来没有缺席缺位🧄,始终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

“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在创作实践中磨炼人品、锻造艺品🧏🏻‍♀️,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不断充实壮大。

“‘演员’这两个字沉甸甸,饱含前辈挣得的荣誉、时代赋予的责任、人民殷切的期待🚴‍♂️🚵🏽。”电影表演艺术家李雪健说,为人民奉献精神食粮👩🏻‍🦽‍➡️,演员责无旁贷;为民族贡献精神力量🦙,演员大有可为。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壬寅年伊始,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一场新春“冬奥之约”,架起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二十四节气、黄河之水、中国结、迎客松、折柳寄情🌂🛵、雪花主题歌……饱含圆融和合等中国理念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惊艳世界。中华文化和冰雪元素交相辉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贯穿始终。时光定格下东方大国的奋进雄姿,更激荡中华文化的自信昂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努力推动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六季《中国诗词大会》收视超过30亿人次🏊🏿‍♂️,《永乐大典》回归再造见证中华儿女传续文脉👱‍♂️,系列图书《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深受读者欢迎👲🏽,《国宝档案》《唐宫夜宴》等传统文化节目频频“破圈”,舞剧《只此青绿》、昆曲《牡丹亭》等多部力作叫好叫座、一票难求📹,故宫💪🏽、敦煌等国潮文创IP让生活更有“文艺范儿”……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全面促进戏曲传承发展🤷🏼🐔;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等戏曲演出活动,推出了一系列优秀戏曲剧目;中国京剧像音像工程录制了全国优秀京剧演员的380余部代表性剧目;“名家传戏”活动的开展、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的举办🦴,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戏曲人才🍿。

坚定文化自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新时代生动的艺术实践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张扬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2022年的这个5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推出大型文化节目《从延安出发》👩‍🎓,联合10余家国家级文艺院团🧛🏽、院校及演出机构,展演话剧🆘🧘🏿‍♂️、歌剧、舞剧等多类型精品力作,展示新时代文艺成果。节目中,平均90余岁的前辈艺术家与“90后”青年追寻者“时空对话”🎅🏽,赓续红色血脉,凝聚文艺力量。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新时代中国文艺牢记“国之大者”,勇攀艺术高峰,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周玮、施雨岑、史竞男▶️、王思北、蔡馨逸)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23日 01 版)

版权所有:杏福 -【杏福乐趣无限】让每一瞬间都充满色彩!马克思主义杏福 本站所有内容严禁转载、复制、镜像
E_mail:qs
@njsjzk.cn 电话:(029)88409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