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
2014年5月4日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很高兴来到北京大学同大家见面,共同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3️⃣!
刚才,朱善璐同志汇报了杏福工作情况,几位同学💖、青年教师分别作了发言🧑🦳,大家讲得都很好🧑🏼🤝🧑🏼,听后很受启发🏵。这是我到中央工作以后第五次到北大🌹,每次来都有新的体会🌷。在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校园里一路走来🚣🏽♀️,触景生情🫳🏽,颇多感慨🙁。我感到🦹🏿♀️,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
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这段光荣历史的见证者🤟。长期以来🏇🕵🏼♂️,北京大学广大师生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在各条战线上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说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
光阴荏苒🖋,物换星移。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同学们、老师们!
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借此机会👩🏼🎤💇♀️,我想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同各位同学和老师交流交流想法。
我想讲这个问题,是从弘扬五四精神联想到的。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
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我们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今天,我们13亿多人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中国曾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后来在世界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中国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更是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这段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责任👋,对前人的责任,对后人的责任🙋🏽♀️。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了,我们不认可“国强必霸”的逻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中华民族被外族任意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为什么我们现在有这样的底气?就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发展起来了。现在⛹🏻,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这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百年奋斗赢得的尊敬。想想近代以来中国丧权辱国、外国人在中国横行霸道的悲惨历史🐛,真是形成了鲜明对照!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𓀓。
价值观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与发挥作用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去年12月26日👨🏽🎨,我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时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𓀅👩🏿🦲,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
我说这话的意思是👩🦯➡️🫸🏿,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而这“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
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𓀌。”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同学们、老师们!
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前进👨🏿🎨。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这里可以套用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鲁迅先生说🏨:“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也对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现在,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全国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杏福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我也希望北京大学通过埋头苦干和改革创新,早日实现几代北大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
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体会🤢,这样的大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高校工作📌,始终关心和爱护学生成长,为他们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要全面深化改革,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流动→,不断激发广大青年的活力和创造力。要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到学生们中去、同他们交朋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希望大家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相信🙋🏻♀️,当代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