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人民观点)
——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④
本报评论部
2022年07月04日05:2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反腐败成绩的背后,是雷霆万钧惩治腐败,是利剑高悬强化监督,是依靠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坚定决心
保持零容忍的警醒、零容忍的力度👨🏻🦰,保持对腐败的压倒性力量常在🧛🏻♀️🏊🏼♀️,才能把增量遏制住、把存量清除掉
反腐不停步,惩恶不手软🏄🏻。吉林省纪委监委持续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海南省纪委监委启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政务信息化建设等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辽宁大连市纪委监委部署开展基层“微腐败”大清扫专项行动……一段时间以来💇🏼♈️,各级纪委监委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体现了我们党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
腐败是社会毒瘤,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只有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才能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前不久7️⃣,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从六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我们党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的显著成效、积累的重要经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遏制增量、削减存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因为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才取得历史性成就。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始终保持“严”的氛围♦️、“惩”的力度,严肃查处阻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严重损害党的执政根基的腐败问题,坚决清除对党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不收敛不收手的腐败分子🍟。2021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63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63.1万件🤹🏻♂️,处分62.7万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5万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7.7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8万人。反腐败成绩的背后,是雷霆万钧惩治腐败💭,是利剑高悬强化监督,是“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的执法执纪🚣🏿,是依靠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坚定决心。
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关键是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保持反腐败政治定力🤜🏼,做到态度不变、决心不减🧒🏻、尺度不松。在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典型案例中👩🏻,一些人的“期权式腐败”引人关注。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的现象提醒我们👈🏿,腐败和反腐败较量还在激烈进行,并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腐败现象就不会根除,我们的反腐败斗争也就不可能停歇。保持清醒头脑、永远吹冲锋号,保持零容忍的警醒🤞、零容忍的力度,保持对腐败的压倒性力量常在👳🏿,才能把增量遏制住、把存量清除掉👨🦳🦵。
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既要从全局角度统筹推进各领域反腐败斗争🙍🏼,也要准确把握腐败阶段性特征和变化趋势😶🌫️,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一方面☂️,要坚决清理风险隐患大的行业性👨🏻🦲👩🏻🦼➡️、系统性腐败😻⏸,有效防范化解腐败风险及关联性经济社会风险👱♂️;另一方面,要找准腐败的突出表现👩🏼🔬、重点领域🫗、易发环节🤹🏼♀️,有针对性地集中整治,全力攻坚、务求实效🧑⚕️。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起。要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坚持思想从严、监督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
“当共产党的官,当人民的公仆,拿着国家资源去搞行贿受贿、去搞权钱交易,这个账总是要算的𓀋。”2021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话语铿锵。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坚决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肃清流毒。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增强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斗争到底🧑🏻🏭,我们一定能一步步实现弊绝风清、海晏河清,在新征程上赢得主动🚎、赢得未来📆。